Industry news

突破3600亿元!深圳AI不一般

  近日,2025第二十四届国际物联网展在深圳举行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毕晗 摄

  “2秒内就能扫描产品和发布决策,一台设备相比传统人工效率大幅提升。”思谋科技联合创始人、技术负责人刘枢表示,思谋专门设计研发了一款搭载工业大模型的SMore Vision3C Pro AI-AOI高端外观检测设备,通过AI算法结合5轴联动柔性设计,能对结构复杂的产品进行360度无死角外观瑕疵检测。

  2023年底,思谋发布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IndustryGPT,能够涵盖200余个不同工业场景,超300万张工业图像,训练数据相当于10万博士毕业生的知识总量。如今,思谋已与近300家制造业企业合作,未来将助力超千家企业实现产线智能化升级。

  近日,2025第二十四届国际物联网展在深圳举行。 深圳特区报记者 毕晗 摄

  2024年深圳市企业、院校等主体全球范围内共申请人工智能相关专利3.74万件,其中发明专利3.59万件占95.9%,实用新型专利0.13万件占3.4%,外观设计专利0.02万件占0.6%。

  赛事展会更成为技术迭代的“练兵场”。第二届“兴智杯”全国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千余支团队、超万名选手参赛;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上,华为首发全新鸿蒙电脑,华强北展出AI吉他、AI翻译机、AR眼镜等热门产品,让深圳成为全球AI终端创新的“秀场”与“赛场”。

  它搭载的深度神经网络翻译引擎,支持140余种语言互译,离线状态也能使用,还能完成线路规划、景点介绍等任务。

  应用场景是新技术落地的“试验场”和产业升级的“催化剂”。深圳把整个城市作为AI新技术、新产品的试验场,以丰富的场景来驱动技术验证和迭代升级。从2023年5月开始,在先进制造、低空经济、金融服务、政务服务、城市治理、交通运输、公共安全等领域,陆续开放了近200个“城市+AI”应用场景。

  市政务和数据局上线的AI政务助手“深小i”,政务办事的一次精准解答率接近90%;迈瑞医疗与腾讯联合开发的重症医疗大模型,5秒内即可完成患者诊疗回溯;欣旺达的“AI智能调优系统”实现生产线不停机参数调整,设备稳定性显著提升;暗壳科技的AIGC设计平台,大幅提升家居设计师工作效率。

  “训力券能帮助企业缓解研发投入的压力。这是把钱花在刀刃上!”今年3月,深圳鲲云科技获得了全市发放的首批“训力券”,其工作人员杨顺发出感慨,“省下来的钱,可以用来开发场景、优化算法,或者做其他技术的升级,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,有动力。”

  算力是人工智能产生发展的基石,而训力券仅是财政资助的一个方向。《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》提出“每年发放最高5亿元‘训力券’,最高1亿元‘模型券’,最高1亿元支持人工智能行业应用,最高5000万元‘语料券’”,精准支持人工智能企业的算力使用、研发创新和场景落地。

  可以说,深圳正从数据、算力、投资等多方面构建生态体系,为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筑牢根基。

  从数据上看,由深圳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、深圳市投控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《2025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》显示,截至2024年底,深圳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累计提供开放数据目录4065个,累计开放数据总量28.2亿多条;深圳数据交易所数据交易规模约167亿元,其中跨境交易3.1亿元,均居全国首位。此外,深圳已发行首期规模20亿元的“深圳市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产业基金”以及规模50亿元的“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投资基金”,构建“引导基金+天使基金+种子基金+集群基金”投资生态。

 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